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发展绿色建筑 让技术创新为住宅注入绿色活力

作者:管理员时间:2018-01-23 10:21:53点击:


“锦丰新城”项目是我市首个按照装配式方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工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成都明确提出,要提高绿色资源营造水平,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健全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示范应用。

在住房建设领域,绿色的印记也在铺展。记者从市房管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正以技术创新的手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

【总体工作】

推广绿色建筑

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

人们对于环保、节能日益增大的关注,催生了对于绿色建筑的巨大需求。“为切实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我市正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结合建筑工业化,推进装配式装修。我市于年初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土地出让阶段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实现新出让土地项目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要求全覆盖。自2017年1月起,全市范围内小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项目和小于2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按照不低于一星级绿建和预制装配率20%的标准建设;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项目和大于2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按照不低于二星级绿建和预制装配率30%的标准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全部不低于30%)。

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稳步推广成品住宅。2017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成品住宅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我市成品住宅建设,要求到2020年中心城区新开工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成品住宅面积比例达到100%,郊区(市)县达到80%;到2022年,全市新开工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成品住宅面积比例达到100%。目前,为确保成品住宅规划目标的落实,我市建立了系统的成品住宅推进机制,随着成品住宅建设的广泛和深入推进,未来,我市住宅品质将大幅度提升,建筑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加快。

引入技术手段

在保障房项目中推进装配式建设

以“装配式”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工业化,被视为绿色建筑的最佳实现手段。据了解,由成都市住房保障中心作为业主建设的2014年度5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其中新都区大丰镇“锦丰新城”项目作为全市第一个按照装配式方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工程,预制装配率接近50%,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建筑工业化示范试点项目,也是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2016年度第一批四川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在锦丰新城项目建设中,一是全面采用了建筑信息数据模型(BIM)技术进行项目深化设计出图。BIM数据库的创建,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减少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二是在生产上,项目构件部品实现工厂化、施工安装装配化,减少了建筑质量通病问题。”市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种建设方式是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将工程的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一体化产业链,在提高建筑工程建造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建筑质量,并且节能环保,更绿色。“这是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施工上都能实现突破。”

【亮点聚焦】

成都首个“积木”住宅已封顶

家住新都区大丰镇的李叔叔,每天都会接送在附近石犀小学上五年级的孙女。2015年末,小学附近一个工地的开工,让他很是担心,噪音或是扬尘影响娃娃学习了怎么办?然而两年时间下来,这竟然成了他的“多虑”。原来,这个工地是“锦丰新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不同寻常的是,楼房5层以上全部是像搭积木一样拼装上去,施工过程少有粉尘和噪音。

“这是我市第一个按照装配式方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工程、我省首批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预制装配率达到约50%,通过装配式建造,降低了房屋建设过程中的粉尘、噪音污染,建筑自然也就更加‘绿色’。”锦丰新城项目技术负责人说。为了走进它的“绿”,记者日前来到该项目施工现场。

米黄色的高楼矗立,四周几乎没有工人在进行施工作业,印象中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也“销声匿迹”,这样清爽干净的建筑施工现场并不多见。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混凝土结构建筑都是现场浇筑的,不仅污染环境,制造噪声,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难以保证工程质量。装配式建设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运用BIM技术,可模拟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比如,按照A图纸,在这个地方需要用这一零件,而B图纸上,同样的地方却需要另一种零件,这种冲突碰撞,便可以通过预先模拟,判断到底用哪一种更合适。这就免去了现场调整的环节,节约材料,也节约了人工。

事实上,要将技术运用于实际也并非易事。该负责人坦言,项目技术团队于2014年就开始做前期研究,其间将一整层楼用作试验对象,对技术进行再优化。“一般用BIM技术的都是楼层较低,且是比较规则的矩形状建筑,而这个项目楼层有33层,形状还不那么规则,因此难度是很大的。”据了解,该工程总建筑面积52.3万平方米,由23栋楼组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不断优化创新,以40%—50%的预制装配率,及96项申报技术专利,完成了主体封顶,并将进入后期装修阶段。这个保障房项目,预计于2018年底完工,届时,约6500户将在此安居。


经营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星狮路818号4栋3单元12层1206号

蜀ICP备13027949号-1    
电话:

028-83355888

028-87565563